Menu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心理障碍>恐惧症>
远离亲密恐惧症,让幸福不再迷茫!
时间:2021-10-19 点击数:191 发布来源:本站原创

  咨询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

  他们聪明勤奋,学业/工作等各方面条件不差,

  但是对亲密关系却感到恐惧,

  难以开展或经营一段恋情,

  甚至根本不愿意进入这样的关系。

  当被身边的朋友/家人问及婚恋问题时,对这种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他们会本能的抗拒、厌烦或无所适从。

  有的人甚至因此而不愿意参加社交场合,宁愿一个人出去旅行、健身或者宅在家里,心里只想“让我静静”。

  他们真的喜欢一个人“静静”吗?

  其实不然,每当看到影视剧里恩爱情侣,看着街头成双成对的行人,身体不适希望有个肩膀靠靠时……形单影只的他们,内心的孤寂和悲哀常常会猝不及防地袭来。

  但是,想到那些曾经走近自己的人,想到与另一个人共处时的感觉,又只能一声叹息,轻轻关上房门,独自黯然。

  这其中背后的缘由,也许就和“亲密恐惧”有关。

  什么是亲密恐惧

  所谓亲密恐惧,是指害怕与人进入一种频繁交流甚至朝夕相处的密切互动关系中。

  对这种亲密关系感到恐惧的人,通常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没有什么困难,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后与同事上司相处,她们都可以适应。

  甚至,其中一部分人还是他人眼里的“容易相处的人”,对待身边的人都亲切而礼貌,通常不太计较得失争长论短,更极少与人发生冲突。

  但在内心深处,他们与所有人都保持着一段距离,一段安全距离,闲人毋近。

  在这段距离之外,他们可以随意跟别人说说笑笑,谈天论地,谈学习谈工作,惟独不谈自己,尤其是内心的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是只能留给自己。

  简单说,这类人是生活在人群中的“独行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跟谁都不亲,离开谁也都无所谓。

  亲密关系恐惧是一种后天障碍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天生就有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

  有些人(尤其女性)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比别人强,聚在一起总是说个不停,家庭中往往也是话语主导者……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心理状态?

  通常有这种困扰的人在成长经历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亲密关系创伤体验,创伤发生的越早影响越大,恐惧感也就越强烈。

  这些创伤通常与婴幼儿期和父母分离、频繁变换养育者、成长过程中被忽视、被贬低甚至被暴力虐待有关,而对个体心理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就是童年时期的体验。

  比起其他的社会性动物,人类的孩子更加脆弱,生长周期更长,对照顾者的依赖也更多,因此对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求最为强烈。

  但是,当照顾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时,就会导致婴儿建立关系的挫败。

  长大的过程中,这些创伤会慢慢被隐藏,但一旦有异性发出亲近的信号或者他们自己主动走近某个异性,随之而来的就是——

  隐藏的创伤体验被再度唤起,本能的自我保护让他们无法进入这种让极度不安的关系中,只有逃离才能找回安全的感觉。

  如何摆脱亲密恐惧?

  那么,有此类心理困扰的人想走出困境该如何获得帮助?

  首先这是一个有些困难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困难来自于人,也只有回到与人的真实关系里,才能修复儿时被扭曲的感受,但同时他们更害怕与他人走近,所以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情况不那么严重,又有强烈的想要改变的欲望,我们不妨尝试从自己感觉最安全的交流对象开始。

  带着恐惧不安与对方相处,尝试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慢慢与对方交流,体会与曾经不一样的回应,感受被接纳、理解,随着新的人际经验累积,曾经的恐惧感会渐渐下降。

  但是,对有亲密恐惧的人来说,嫌弃的眼神、忽视的举动等行为会让他们更加敏感,一旦新的关系再次让他们感受到伤害,恐惧不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增加。

  因此,当这种恐惧自身难以调节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页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电话问诊